【编者按:东风送暖,春回大地。3月,一年一度中国两会召开,共商发展大计,世界华人瞩目。《英国侨报》于两会期间携手《新民晚报》,刊登众人关心的时事,带旅英华人到两会热点里面瞧门道。】
为缓解政府养老压力,国际国内都曾试点时间银行,但这些项目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它们尚存一些不足。为此,在沪中国政协委员马进提案建议政府从法律、信用、资金等方面,支持推广新型时间银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服务老人的志愿服务。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传统时间银行存短板 新型优势大
马进委员经调研发现,传统时间银行存在一些短板,如传统时间银行往往将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时间记录在一张纸上或者一台电脑上,如果记账本丢失或者电脑损坏容易导致原始记录失真,同时纸张记录和电脑都容易被人篡改;传统时间银行试点范围往往局限在一个社区,需求和供给难以有效匹配,而且随着社区居民迁移,原有记录的服务时间无法异地提取;传统时间银行计量单位为服务时间,趋利性的本能,导致一部分人用简单劳动的时间去兑换复杂劳动时间,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等。
而新型时间银行采用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志愿者服务时间一旦记录就不能被修改,因为每笔记录都有可追溯性,不会因为一台电脑的损坏或篡改影响原始数据,数据记录在互联网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或APP,可以有效扩大需求与供给匹配的范围,甚至有些互联网服务可跨空间提供,服务时间提取也不受空间限制。小程序或APP可以做到及时响应,还可以通过加价方式获取高质量服务。新型时间银行对不同服务时间进行标准化,对于不同复杂程度的志愿服务乘以不同系数,体现出劳动的差异性。
此外,新型时间银行引入商业化思维,政府给第一代高龄老人发放数量固定的时间币,用完就无法继续享用志愿服务,其他人按照市场交换的原则提供或享受服务。类似于滴滴打车,服务供求双方按照市场规律交换时间币,促使人们对服务时间的节约使用。同时,志愿者提供服务可以赚取时间,用于未来提取或转赠亲友,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政府向专用账户转入资金,用于为第一代高龄老人购买社会服务,这笔资金作为服务时间的“锚”固定存在银行里,对应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时间,从而保证了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可兑换性。
从国家层面推行新型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具有准公共产品和信用产品双重属性:政府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志愿者存储的服务时间需要等待若干年后才能提取,需要有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新型时间银行的全面推行需要政府从法律、信用、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马进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行新型时间银行,首先是制定相关法律,保证运营的合法性、合规性,比如服务者登记的条件、服务者在服务中享受的权利与义务等。培育和发展专业社会组织,从实践层面,推动时间银行的运营和推动志愿者参与进来。
再就是需要政府协调文明办、民政局、综治办等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帮助社会组织共同沟通、推进,切实为时间银行的实施保驾护航,形成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良性循环。最后是第一批高龄老人照料的服务时间,需要政府提供启动资金购买,作为后续时间运营的“锚”,增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队新型时间银行运营的信心。
(新民晚报北京 特派记者 江跃中 方翔)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