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报道 作为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全球化正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多点“梗阻”的新考验。面对挑战,中国如何稳产固链,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擦亮“世界工厂”的金字招牌,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
研判趋势 全球化不可逆
“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还会继续往前走,这不是少数国家、少数政客能够阻挡的。”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
经济全球化不仅符合各国切身利益,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李东生认为,各国有其比较优势,全球产业链分工是市场化行为。“虽全球产业链重构、经济全球化规则调整会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大格局、大趋势不会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表示,经济全球化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分工模式,这是经济运行效率最高的模式。“受成本、劳动力因素影响,跨国公司既无动力搬迁回国,也无法搬迁回国。”
他认为,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多点“梗阻”现象主因系疫情导致多国经济停顿、物流受阻。若想人为“阻断”产业链,只会带来全球经济更大范围衰退,“没有一个国家会因此得利”。
修炼内功 提升产业链价值
面对全球经济变局,中国“处变不惊”,官方多次指出要“做好自己的事”。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鹰控股主席、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会长陈仲尼就此建议,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和巩固自身优势,实行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加快自身产业链升级以及优化全球产业布局。“想防止产业链‘被脱钩’,就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与地位。”
此方面,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苏州有最新实践:当地日前举行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活动,与包括微软、阿迪达斯、罗氏诊断等国际知名企业签约合作,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表现出疫情背景下国际产业合作“强劲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表示,此举旨在谋求“以产业链协同合作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他还就修炼“内功”提出,应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
优化环境 培育发展沃土
“保护中国产业链,就是保护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面对疫情等多重风险,中国要以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抓住“时间窗口”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链发展的土壤,加大对企业全方位支持。
“具体来说,可以围绕投资环境、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企业获得感等,结合各自地缘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精准施策。”张天任认为,在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过程中,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建立全面统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市场所有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外向型经济十分活跃的浙江是展示中国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在该省制造业大市绍兴,当地3月以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降幅明显收窄。这一表现源于当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其中就包括该市近年来的产业发展部署。
就擦亮“世界工厂”招牌,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建议,应从国家、区域、创新、产业等层面推进现代集群制造,如全国视角下,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城市群为区域单位,明确各地在制造业集群培育中的产业优势和定位,推动形成布局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完)
Hozzászólás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