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英伦别样风情:那些生活在英国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


说起祖国妈妈,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的同胞。除了占大多数的汉族人之外,还有其他例如回族、蒙古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随着近几年不断上升的出国热,来英的华人群体中也不乏少数民族同胞们的身影。那么,他们在英国的生活是怎样的,和汉族同胞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英国侨报》走访了部分在英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Ablat(维吾尔族):“他们不止是餐馆的员工,而是我最好的朋友”

Ablat已在伦敦度过了16年的光阴,说起这些年的生活,Ablat感慨万千。 “从新疆大学毕业以后,我在和田市的文化局和共青团工作了几年。当时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但我总想着出来看看。”西方电影中的对于美酒香车的描绘,激发了Ablat对于未知生活的向往,“那时候很羡慕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活法,但出国了之后才体会到,其实他们真实的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

在海外生活多年,Ablat感触最深的,便是每每遇到困难时,同胞之间的相互帮助。2001年来到英国的他,身上仅揣着200镑现金,在物价高的伦敦地区,这些钱并没能维持他太久的生活。“幸好当时有朋友借了我100镑,我用这些本金做起了地摊生意。去年,他盘下了这家位于Finsbury Park附近的餐馆Uyghur Restaurant,他的朋友们得知后,都前来帮忙。“他们在国内有好几年的餐馆从业经验,是烹饪新疆菜的一把好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这家店做成全英国最好的维族餐厅。”

说起工作后的生活,Ablat喜欢招呼上朋友一起来餐厅中聚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我很喜欢弹吉他,它特别能表达我的心声,尽管这不是维族的传统乐器。”

📷

说起传统节日,Ablat和他的维族朋友们最期待的便是每年3月21日的“诺鲁孜节”,这是维吾尔族同胞的“春节”。“这一天意味着告别寒冬,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我们所有的朋友都会聚在一起,身着传统服饰,烹煮传统的食物,非常热闹。”Ablat的朋友告诉记者:

“下班之后,我们会经常和当地英国小伙伴到咖啡馆坐一坐,聊聊天。可能是在英国的时间久了,并没有刻意地同维族伙伴待在一起,况且全英国的维族人也不多,大概仅有三四百人。”


小柿子(蒙古族):“感觉我自己与其他汉族同学没有什么不同。”

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念书的蒙古族同学“小柿子”看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已经成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使是在中国,他也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到每年学校申报个人信息,要求填表的时候,都想不起来自己还是少数民族。”他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自己的家庭基本上已经完全汉化,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也并不了解,甚至跟汉族人一样,只能想起所谓“蒙古包”“那达慕大会”等比较刻板的概念。

在与外国同学相处时,“小柿子”也并不会主动介绍自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外国人通常不了解中国的民族概念,更何况我自己其实也不怎么了解,所以干脆避而不谈了。”他解释。在“小柿子”看来,他的留学生活与他的汉族同学没什么不同。他没有刻意寻找身边是否有同民族的小伙伴,也不需要费力保持什么特殊的文化传统。在饮食方面,他与其他人一样吐槽着英国糟糕的饮食文化,并“试图吃遍爱丁堡的中餐馆”。


Helen(回族):“已不介意别人在我面前做猪肉菜品”

Helen是纯正的回族人,父亲来自陕西宝鸡,母亲来自新疆,目前同在英国读博的丈夫一起住在伯明翰。“可能是从小和汉族人生活、学习在一起,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和汉族人的生活习惯有多么不一样。不过回族孩子会在12岁的时候举行隆重的成人礼。”

📷

不过在饮食上,Helen保持着不吃猪肉的传统。“以前比较介意别人在我面前做这类的饭菜,不过在来英国之后,发现无法避免地要跟别人共用厨房。所以现在,只要不是用我的餐具,我也都不介意这些。”

“在英国,我们并不会刻意地去过回族的传统节日。”Helen告诉我们,回族人主要的节日就是开斋节,会吃一些传统的油炸食物和牛羊肉等菜类,由于她从小没有在宁夏这样传统回族地区地方生活过,所以在饮食方面除了不吃猪肉,其他方面并没有别的讲究。谈及是否会和英国本地人解释自己的民族,Helen表示其实老外根本不太理解什么是56个民族。“只是有必要介绍的时候,我会简单地提到自己是属于少数民族,大概有哪种文化习俗等等。”


Rubbie(朝鲜族):“少数民族身份标签变淡,更愿意了解其他文化”

与“小柿子”相比,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念书的朝鲜族女生Rubbie来自一个民族传统浓厚的家庭,她的父母在家里会像韩国人一样腌制白萝卜干和泡菜,并且父母之间的日常交流都使用朝鲜语。

“爸爸妈妈都会说,但是我不会”Rubbie不好意思地说,由于从小就上了汉校,接受汉族教育的缘故,自己几乎不会说朝鲜语。因此她的家庭长期在两种“语言频道”切换:“我在家的时候大家都说汉语,只有父母在家的时候就用朝鲜语交流。”

本民族语言说得不好,是Rubbie没有像其他本民族小伙伴一样去韩国深造,而是辗转来到英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与人口和文化相对单一的韩国相比,英国是多民族的熔炉,在这里也能交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在中国念书时,大多数同学是汉族人,只有自己是少数民族,经常感觉有点骄傲,来英国后,视野拓宽了,更能意识到每个民族、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中国曾经习惯了被当做“特殊人物”看待的Rubbie,出国后反而更渴望成为“大多数人”的一员,“大概是因为想家吧,在学校里,我们所读专业的亚洲人太少了。”她笑着对记者说。有时候在校园里遇到来自日本、越南的留学生,她也会因为看到对方熟悉的肤色而倍感亲切。

不过,在内心里,Rubbie还保留着身为朝鲜族人的“小小的骄傲”。有时候,穿着精致,戴了美瞳,及腰长发的她会被陌生人误认为来自韩国,每当这时,她总忍不住窃喜一下:“大家都觉得韩国女生漂亮嘛。”


云朵(蒙古族):“很多英国人问我,你是Mogolian,还是Chinese?”

云朵是一枚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姑娘,家住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目前在伦敦工作。在英国的这三年间,她坦言并没有饮食方面的困扰,有意思的是,大多数汉族同学会经常光顾的中国城美食,她很少会去,因为伦敦的中国城里的餐厅多以粤菜为主,去中国城的话也只是会光顾一些早茶店,或是去中国超市买一些调料。看到记者如此困惑,她解释道,因为广式口味的饭菜之前就很少涉及,再加上英国人和蒙古族人的饮食习惯差不多,都是多肉少蔬菜,Tesco等一些英国本地超市就已经能满足她的饮食需求了,反倒是之前在国内的南部城市年书,让她开始有意识的多吃蔬菜,保持饮食均衡,在英国期间她也仍然保持着这一饮食习惯。

至于在英国和在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英国无法庆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最为盛大的就是那达慕大会。每年7月至8月间,蒙古族人民就会聚在一起举行骑马、摔跤、射箭比赛,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欢庆这一年一度的体能运动竞技类节日。

“另外,每年农历12月23日的晚上,我们都会举行的火节,祭火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但是在英国则没有办法实现,在英国的蒙古族人太少了!”

虽然云朵在南安普顿和伦敦期间,都曾加入过蒙古族人的同乡会,只是他们大多为生活在内蒙古的汉族人,大多也没有庆贺这些日的习惯。

在聊天中,她还向记者透露,在英生活的期间,许多外国人都因为她的长相以为她是混血儿,在他解释自己是中国人,但是是蒙古族的时候,外国人都会很惊讶。

在外国人眼里,Chinese 和 Mongolian 是分开的两个概念,一方面是因为蒙古国的人也叫Mongolian,另一方面,在外国人眼里,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个民族,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概念了解程度几乎为零。解释到最后,当外国朋友还在问“你是 Mogolian 还是 Chinese”时,云朵哭笑不得,只得拿出护照,让外国朋友明白,他们都是中国人。


大萌(羌族):“中国超市卖的香肠虽然好吃,但也没有办法勾起家乡的味道。”

大萌虽然身份证上写着是少数民族,但是却是一个生活习惯完全被汉化的姑娘。家住四川绵阳的她,从小上学班里的羌族同学就很少,至于生活习惯也完全和汉族的同学别无二致了。来到英国埃克塞特年书后,虽然饮食方面可以自己做菜,但是还是难免会想念家乡的特色美食—香肠,说道香肠,大萌就刹不住车了,“你知道吗?北川的香肠超级有名,那肉质瘦而不柴,肥而不腻,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还介绍了呢!“不过,令大萌很难过的是,埃克塞特没有中国城,“唯一的一家中国超市卖的香肠虽然好吃,但也没有办法勾起家乡的味道。”


 

图、文 | 李心如、傅耀玉

美编 | 朱艾婧


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