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达西论坛 |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高等教育和国际科创合作的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

(本报讯)英国时间2020年6月30日11:00,达西论坛之《后疫情时代的全球高等教育和国际科创合作的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络研讨会顺利进行。会议邀请到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夏建辉参赞致辞;剑桥中国创新研究院(CAMOT)创始人李华教授,全球大学联盟校长Maurits Van Rooigen教授及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副校长Tim Nichol作主旨演讲。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联谊会主席刘鹏博士和全英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张峰博士莅临参加。本次研讨会由卡迪夫大学周鹏副教授主持。

新冠疫情尽管对于世界经济,全球治理系统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全球教育机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历史、辩证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生存互相依赖的这一特性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基本元素,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尊严和平等的信念将不会被病毒所左右。面对当前反全球化趋势带来的紧迫挑战和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全球高等教育大学必须巩固其全球视野并制度化其国际维度,使学生成为全球责任型领导者、全面发展的全球竞争者和培养有能力的毕业生,以应对全球化的复杂挑战。我们相信,“国际化”固然重要,但同时,“创新”、“创业”、“全球思维”作为我们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在全球背景下的国际化进程中着重强调,以提升学生学习旅程中的教学策略。因此,本次论坛荟聚中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共探后疫情时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国际科创合作走向和发展趋势。


 夏建辉参赞首先致辞。夏参指出,新冠疫情对世界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其对生命的威胁甚至可与战争比肩,为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正如乔治-索罗斯所说,新冠疫情是一个变革性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世界需要共同努力、找回失去的“常识”与“共识”,寻回“和平”的状态。而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动力——它指引我们合作、凝聚人心,在危急时刻让所有人跨越种族、宗教、国别的差异,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共同发展。


随后,李华教授率先做以《中国和式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演讲,对和式创新理论的背景、意义、必要性与内容做了深刻的阐释。李华教授表示,中国在应对本次疫情上的成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国家韧性,社会建设,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的优势。中国的成功并非一时之功,而是把握住了近40年的战略机遇。中国和式创新理论破解中国40年经济持续、高速、稳固发展之谜,剖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根,解读中国创新模式,阐释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经。中国和式创新,也称之为“和平创新”,是一种刚柔相济、智者求同的共建、共享、共赢的战略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它是指针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新颖创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比现有方案更具特色、更有效、更高效、更好、更公平和更可持续。同时,它为整个社会的利益创造价值。中国和式创新理论的精髓可以用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又称为“中国和式创新”的四大支柱。即:拥抱矛盾,与时俱进,求同存异,和谐包容。四大支柱各领风骚、相互依存,助推可持续发展、引领未来。


当下疫情改变了世界次序。世界格局混乱。世界承受不了中美之间的冲突。新冠病毒和其他瘟疫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恐怖主义分子在世界范围内的施虐破坏,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波及世界。这些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们都不需要“护照”而肆意危害人类。这些为环球治理带来不可预测的变数,威胁世界和平。这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健康地球村的和平,尊严与平等,正如李华教授最后所言:世界需要理论与概念创新,否则其它创新皆会停滞不前、成为空谈。


全球大学联盟校长Maurits Van Rooigen教授围绕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进行演讲。Van Rooigen教授结合自身40年来求学及参与高等教育的经历,强调了“全球大学”(global university)的重要性。全球大学指的并非仅仅是全球化的校园,更是可以创造、推动全球变化的多元场所。尽管新冠疫情冲击了全球化的过程、让全球化面临危机,但也给了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全球化可能其消极的一面,但我们不应因此一味反对和抵制全球化,而是团结协作、形成共识、分享信息、共担责任来遏制其负面影响。他引用亚当-斯密“两只无形的手”(亚当。斯密的“道德论”和“国富论”两部巨著的精髓)理论,强调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它既能保护一部分人、也可以导致一定的不和谐。因此,在当今的全球高等教育中,教育者应当向学生传递多元化的概念,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全球化,转变“主导文化”或“单一文化”的观念。大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培育他们的智慧和“处世之道”。


最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副校长Tim Nichol围绕新冠疫情带来的跨国合作和教育技术转变进行主旨发言。他在多个国家具有教育与研究的经历,对全球教育深有感触。Nichol教授指出:国家间的人才流动是非常重要,留学经历对年轻人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留学,年轻人可以交流、体验不同的文化,在新的国家结识伙伴,同时有机会“行万里路”,在国内和国际旅行。虽然新冠疫情让很多国家和城市进行封锁、校园关闭,很多国际学生也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这场危机带来的人才流动危机只是暂时的。在技术的帮助下,授课、教学的方式和远程数据的运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他认为,教育技术相关的领域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论是教学、制度还是学术合作等各方面,技术都有可能推动、改善学习环境,并通过创新影响和改变未来。


各位学者还针对教育产业、国际合作、国际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地探讨,并回答了观众们提出的疑问。这次研讨会是在新冠流行的背景下,各国专家相聚以共同探讨疫情的深远影响,解读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和科技创新合作的新局面和新机遇。事实上,疫情并没有中止全球化的进程,反而为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契机。高等教育领域作为深受全球化前沿的行业,正急需在疫情下寻找到突破口,把握住创新的叙事内核,拥抱创新来驱动其进步、革新与发展。与会专家的演讲深刻、卓识而富有新意,为后疫情时代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论与思路,交换了见地、开拓了思路,共同为打造未来和平、创新、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出谋划策。


(此新闻稿由剑桥中国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助理刘玮琛提供。)


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