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秋林院长,我们怀念您! (内附视频专访资料)
- 英国侨报
- Apr 19, 2020
- 7 min read
Updated: Apr 20, 2020
(本报讯)在英国疫情阴影下,近日英国华社痛失了一位慈祥和蔼的长辈。英国著名侨领、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单桂秋林女生,因长期病痛,4月16日于家中驾鹤西去。
单桂秋林女士,出生於南京,祖籍上海,1949年随父母迁移台湾求学就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多年,曾在香港,印尼雅加达,泗水等地工作。1985年合伙成立‘华道公司’任该公司董事,专营中国贸易,由欧美各地引进机械,医疗器材,免税品等业务。业余时间从事慈善事业。

(桂秋林女士)
1996年定居伦敦。2002年底开始协助其夫单声博士(著名英国侨领,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做工作,每年数次偕同单声博士回国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会及理事会并出席国务院侨办主办每年的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年会,全国归国华侨联合大会等等,致力于两岸的完全统一。任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担任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的她,举办多次中外学者的研讨会,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并且兼任众多社会职务,积极致力于诸多文化、艺术、教育活动。2011年捐赠个人收藏清朝时期文物海南黄花梨嵌玉与金丝绘画双面六片屏风一座及清朝时期文物“母子图”古画一幅给中国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政府管理的“单声珍藏文物馆”。
不少人纷纷缅怀桂秋林女士,小编采访了他们,并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与桂秋林女士之间美好的回忆和评价,也愿这位可亲可敬华社长辈一路走好。
卢海田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侨务参赞
在这全民抗疫的艰难日子,英国华社痛失长者前辈,甚为悲痛。桂秋林院长慈祥尔雅,一生酷爱中华文化,也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松柏会等等,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耕耘不辍、贡献良多。她是侨社楷模,我敬重的侨领和学习的榜样。愿她在天之灵安息。
曹馨荻
英国侨报总编辑
十多年前,我心里揣着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梦,刚刚来到英国留学;在一个文化活动上,我认识了一位充满东方风骨却又洋溢着西方情韵的独特女性。她就是我们的奶奶,单桂秋林。奶奶乐观活泼,她从小家境优渥,又见多识广,因此非常有情调,懂生活。她会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场合,选择应情应景的服饰。她家里的每一处装饰都蕴含着她细腻的心思。每次去她的家里探望,她总会记得拿出你爱吃的小食让你吃个够。
(英国侨报专访桂秋林女士 视频资料)
奶奶喜欢热闹,尤喜歌唱。还记得她身着一袭酒红提花黑色天鹅绒短袖旗袍,再搭一双黑色长手套,一首邓丽君的甜蜜蜜令多少人沉醉。她既钟情于典雅格调,又不失活泼可爱。她喜欢在中秋节的时候精心装扮,邀请大小朋友们来家里吃月饼赏月,极尽精致;又喜欢一身运动装扮,带着老中青小朋友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至真至简。
奶奶是个性情中人,记得她总是抱怨家里东西越来越多。建议她整理丢掉一些时,她便会拿出一个保存了几十年朋友的信函与贺卡的小箱子,幸福地向我讲述着她的过往生活。最后当然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扔。她十分善解人意,当时我初为人母,很久没有去家里探望她,她还特意打来电话询问我的情况并向我传授育儿经。奶奶重情重义,每每有事托付,她几乎会把她的通讯录翻上一遍,哪怕对人有一点点的帮助。
去年冬天最后一次看她,她瘦的厉害,身体疼痛,头发都白了,她几乎需要搀扶才能走路。可是她依然忍着疼痛来到客厅,微笑着陪我聊天,给我准备了我爱吃的黑芝麻馅汤圆。看到奶奶消瘦的身形,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她还安慰我她会好起来。从此,我再没有能见到她。
此时,我仿佛看到一位至真至善的天使飞向天空,她在向我露出纯洁微笑,我用模糊的双眼努力去追寻她的方向,她已飞向遥远的天堂。
朱依丹
英国日出茶太市场总监 英国中华文化传统研究院志愿者
奶奶的离世让我们很难过。回想起来,我应该是2013年在媒体公司工作时,因为采访的契机认识了奶奶。接着后来加入奶奶所领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才有更多机会和她接触。不管是正式的活动、还是经常去奶奶家过节或者小聚,都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奶奶。

桂秋林(中)与朱依丹(左一)
虽说在大家眼里,奶奶是个很有威望的侨领,但其实奶奶特别平易近人,无论对方是平辈或只是留学生,她都没有丝毫架子,说话耐心,并且保持着平等的态度去认识每 一个朋友。而且奶奶并不敷衍人,她总是会借你一些特征,或你特殊的地方来记住你,总是让人倍感暖心——虽然她根本无需做这样的细节。
奶奶对文化艺术活动充满热忱。在奶奶生病之前,文化研究院都保持着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状态,很多活动奶奶都亲力亲为;也始终努力去把国内的文化传统艺术通过不同的展现形式带来英国,孜孜不倦地坚持多年。
奶奶对喜欢的事务,会呈现出与实际年龄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她喜欢听戏,遇到她喜欢的艺术家来英国演戏时,她都会像个少女一样开心、激动,也时常会跟我们分享她小时候是如何去追这些名伶,在台湾、香港或上海去听他们的戏,这是奶奶非常可爱的一面。
尽管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但我觉得奶奶是从内而外,都散发着传统东方女性魅力的人。她内在的气质、风范、内涵、素养;以及外在的妆容打扮、服饰和品味,都是我们年轻女性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我希望自己到老的时候,还能保持像奶奶这样的状态和风范。
王蓓蓓
英国华人合唱团团长、英中演艺协会会长
我至今不敢接受和相信桂姨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桂姨是我的良师益友家人,虽然她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她生命力非常旺盛,总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议,并且都能把想要做的事情坚持下来,比如创办华人合唱团,并且多年来始终坚持推动这项华人业余活动。

桂秋林(右一)与王蓓蓓
我便是在2013年左右因为这件事和桂姨认识。当时记得在一场春晚演出后,我们相聊甚欢,她非常欣赏我的艺术造诣提议我在业余时间帮忙指导她所创办的一个华人合唱团。在接触中我发现,虽然团员们年龄不一,但大家热情高涨,氛围非常融洽,让人有家一般的感觉,所以之后我们越走越近,接触颇多。多年来我也一直教授这只伦敦最早的英国华人合唱团后并担任其艺术总监兼团长至今。合唱团会继续将桂姨的精神传承下去服务华社促进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桂姨对我来说是一个慈祥和蔼的家人,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这么多年,我们在一起经历不少意义非凡的事件,在促进英国华社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传统佳节时能够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她也是一直这么做到的。
她十分乐善好施,帮助过很多人。比如我们合唱团在排练方面会有一些场地问题,但桂姨十分慷慨地把自己家里的场地让出来,让大家前去排练。每次排练都要占用桂姨家人2-3个小时,但桂姨总是不厌其烦。有时我们还会一起在桂姨家里聚餐,十分温馨。
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就是桂姨在促进两岸方面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包括统促会的活动她都积极宣传和参加。她曾经在台湾求学、生活多年,但对祖国十分热爱。她坚定的爱国之心,影响了她很多台湾朋友,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她对我的指导和启发使我终生难忘,不敢相信她已离我们而去,她的精神她的音容笑貌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永远怀念她!
吴梦梦
中英国际音乐节策划总监
桂院长是一个无私且慷慨、可亲可敬的长辈。说实话,桂院长平时见面时间不多,但每次见面都会让人如沐春风,对我而言,她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长辈,总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人。尤其丝毫不介意我们是一个晚辈,总是对我们推心置腹,交流她最真切的心得体会,避免我们走一些弯路。

桂秋林(左一)在中英国际音乐节上
三年前,是中英国际音乐节创办初期,当时这个平台还处于萌芽阶段,桂姨就对我们非常支持,亲自前来参加活动,并且担任我们音乐节的荣誉主席。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旧会定期参加我们的董事会议,并对活动的长期发展提出建议,也会帮助活动做推广。今年,她发的唯一一条朋友圈,也是关于我们音乐节的活动推送。
桂院长历来就致力于推动中英之间的艺术交流,包括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国家京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著名指挥家关乃忠伦敦亚非学院讲座等访英活动,她都有给予大力支持,平时中华文化传统研究院也会定期举办免费讲座,让中国的文化艺术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展开。
张华东
英国皇家邮学会理事、明爱学院校友会会长
我来英国二十年了,最早是在英国河北会的活动上结识了桂阿姨。在我印象中,桂阿姨不仅优雅美丽,而且是个充满正义感和热心肠的人。犹记得三年前伦敦查宁阁图书馆中文部遭遇闭馆一事,桂阿姨和单声会长两位前辈为保留这一文化乐园公开发声支持我们。多亏有他们的仗义相助, 我们这些图书馆的书友志愿者有更多凝聚力,在此后继续与西敏寺政府据理力争,保卫华人读者拥有在公共图书馆阅读中文图书的权利。

桂秋林(左一)与张华东
年初时得知桂姨身体不太好,因为疫情怕给桂姨带来影响,所以我只能通过微信表示慰问和挂念,并代表刘建一会长向她问好,还想着等疫情结束后再与建一会长一起登门拜访探望。但没曾想此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希望桂姨一路走好,查宁阁的书友们永远怀念您。
(照片由被访者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