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Haoxin、李思蒙报道)近日,伦敦书展宣布,屡获殊荣的新加坡翻译家程异(Jeremy Tiang)将作为首届文学翻译大使参加今年的伦敦书展(3月12 - 14日)。
来自新加坡的翻译家、剧作家、小说家和散文家程异(Jeremy Tiang)翻译了大量的中文书籍和戏剧。他的作品被描述为“激起了译者自己写作的欲望”(乔什·斯坦伯格,《今日世界文学》)。他曾获笔/海姆奖、NEA文学翻译奖学金、人民文学奖茅台杯翻译奖。他的处女作《紧急状态》(2017)为他赢得了2018年新加坡英文小说文学奖。
华人翻译家程异(图片来自伦敦书展)
程异表示,文学翻译带来的故事跨越国界,扩大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一个日益分裂的时代,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很高兴看到翻译以这种方式得到强调,我很荣幸为世界各地的译者们拉开这面旗帜。为进一步了解程异的创作理念,英国侨报采访了该作者。
英侨网(以下简称“侨”):首先祝贺你被宣布为今年伦敦书展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文学翻译。伦敦书展(London Book Fair)总监杰克•托马斯(Jacks Thomas)评论说,在促进跨文化对话和弥合世界差距方面,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你怎么理解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程异(以下简称“程”):很不幸,相对来说,来自汉语世界的文学作品很少被翻译成英文,而且通常是更年长、更成熟的作家的作品会被翻译成英文。中国的发展变化十分迅猛,但我认为这并没有在英语出版物中得到充分反映。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翻译作品,让人们对中国的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侨:现在的年轻读者似乎更喜欢通过吸引眼球的标题和简短的消息来了解一个陌生的国家,而不是长篇故事。你对这个趋势怎么看呢?
程:的确,人们维持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我依然认为,仍会有一些人(包括年轻读者!)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一篇长文章。当然我会继续写作和翻译小说,我也相信这些作品会遇到喜欢他们的读者。
侨:您翻译过许多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作家的作品,如张悦然、陈浩基、英培安、天下霸唱等。是什么让你选择了他们的小说?你更欣赏谁的写作风格?你认为中国作家和海外作家有什么不同?
程:我喜欢与理念迥异的作家合作——与不同的想法打交道是种令人享受的挑战。作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他们来自哪里,比如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作家经常讨论殖民问题。
侨:在一次采访中,你提到自己“最终和作者成为了朋友,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在别人的脑海中探索,这使你们变得亲近。”那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朋友了吗?在翻译过程中你会和他们互动吗?
程:我确实经常与和我一起工作的作家成为朋友,之后我们也会长期保持联系。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互动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这本书,以及作者有多大程度的参与意愿。这些对话可能都是非常有益的。
侨:你有着翻译/小说家/剧作家等不同的标签。什么样的个人特征让你在这些不同的角色当中脱颖而出?在这些身份当中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程:我觉得这些角色都是我练习写作的一部分,他们相辅相成,对我来说同样重要。
侨:现在你定居纽约。在美国生活的经历是否为你的作品带来了新的灵感或角度?
程:我很高兴能更多地了解美国的生活,在这里的经历无疑对我的写作有一定影响。例如,我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关于1983年在北京制作的《推销员之死》的戏剧,利用阿瑟·米勒和英若诚之间的关系来探索中美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
侨:你同时也是2018年M文选和上海文选的优胜者。能分享一些关于这次经历的故事吗?
程:我正在写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所以能有机会在上海多待一段时间真是太好了。
侨:由于不同的事务你已经多次来到英国。那么在伦敦有什么进一步打算吗?
程:作为一名翻译,工作需要让我有幸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包括英国。伦敦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和戏剧城市,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到这里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