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英国侨报

英侨看中国| 改革开放40周年之大飞机梦在上海启航画圆

2018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上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本周起,小乔的好伙伴新民晚报会推送系列报道,来介绍上海焕然一新的面貌,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上海飞机研制的发展之路。

📷

昔: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集聚全国各地的航空人才,苦心研发,助推运十飞机飞上蓝天。后因种种原因运十项目被搁置,人才一度凋零,大飞机研制走过一段弯路。


今:随着我国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大飞机之梦再次起航。2017年,C919在上海成功首飞。2018年,ARJ21的运营用户已经增至三家,市场化发展稳步推进;C919飞机开始相关验证试飞;CR929远程宽体客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


老一辈航空专家无法忘记1980年9月26日。那一天,我国第一架大型民用客机运十飞机实现首飞。运十飞机记录了一段永不放弃的历史,更展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大飞机事业中历久弥新。


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杨作利是最早一批到上海来参与运十项目的研制人员。“当时,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满怀豪情来到上海,尽管条件很艰苦,但大家都很兴奋,只要能放下一张办公桌,我们就能办公,只要能放下一张床,我们就可以睡觉。我们在职工食堂里办公,甚至在小飞机的包装箱里设计我们的大飞机。”


没有计算机,他们就拉计算尺;没有绘图仪,他们就手工画图。数千名职工苦干几千个日日夜夜,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将我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推到了起飞现场。运十成功首飞之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城市,并七次进藏。


“运十飞机铸就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奋斗精神,那就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攻关,敢啃硬骨头。一定要把国产大飞机搞出来,永不放弃,是我们航空人的决心和信念。”杨作利感慨说。


首飞五年之后,运十项目因各种原因被搁置。但运十为研制大飞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研制大飞机的人才,为后继新机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3年8月1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上海再造客机的消息,航空人闻之沸腾。5年后,中国商用公司在上海成立,ARJ21-700飞机101架机成功首飞,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启动研制。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79分钟的飞行表现惊艳了世界,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国家的行列。


商飞成立十年来,走出了一条我国商用飞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开启了我国大飞机事业新的奋斗征程——


ARJ21飞机实现了我国航线上国产喷气式客机零的突破。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已向成都航空交付8架ARJ21飞机,先后开通到长沙、合肥、上饶、上海等20座城市的航线,安全运送旅客超过18万人次。今年底,将向天骄航空交付首批ARJ21新支线飞机。天骄航空计划在5年内组成一支规模在25架左右、全部由国产喷气客机组成的机队。乌鲁木齐航空也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协议,于2019年年底前接收五架ARJ21飞机。


C919大型客机经过10年攻坚克难,完成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进入试飞取证……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性突破。根据计划,中国商飞公司将在研制批投入6架试飞飞机,目前101架、102架机以西安阎良、山东东营及江西南昌等为试飞基地开展试验试飞,103架机已完成发动机点火试验,力争年底首飞。同时,C919还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开展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工作。当前累计订单815架。


CR929远程宽体客机已通过样机向公众展示了驾驶舱和客舱,目前已转入初步设计阶段。


通过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我国技术创新取得集群式突破,锻炼了我国商用飞机发展的核心能力;产业带动效应日渐凸显,形成了我国商用飞机的产业链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飞机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只有创新一条路。我们就是要走人家没走过的路,想出人家没用过的办法,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ARJ21飞机原总设计师吴兴世坚定地说。中国的大飞机之路,新一代航空人沿着老一辈趟出来的道路,孜孜不倦地向大飞机这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发起新的冲击。(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