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技艺中国”展闪亮2019伦敦手工艺周

Writer's picture: 英国侨报英国侨报

Updated: May 11, 2019


当地时间5月10日晚,由中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和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主办,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的指导与支持的2019伦敦手工艺周中国展区“技艺中国”展在英国伦敦友好俱乐部拉开帷幕。该活动是驻英大使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之一,也是“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之一。




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于芃、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主任薛伶、伦敦手工艺周组委会主席盖伊·萨尔特、手工艺周重点参展商、业界代表、资深采购商、品牌代理商、媒体记者等出席开幕式。


于公参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此次展览的重大意义,在这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成果的深动案例,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用活文化资源推动旅游发展、增进了中英文明的交流互鉴。


组委会主席盖伊·萨尔特在致辞中提到,伦敦手工艺周非常荣幸迎来“技艺中国”的再次呈现,英中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都高度重视传统技艺的保护、振兴与创新,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传统工艺大国,手工艺制品也越来越为公众所喜爱。欢迎更多的中国手工艺品牌来英展出,增进与世界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



“技艺中国”展以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组织了来自云南、贵州、湖南、甘肃、新疆、福建、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0个省(区、市)的逾40位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年设计师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逾百件手工技艺精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应用。



传承之美


此次“技艺中国”展的作品分为:霓裳羽衣、鼓瑟生香、东风西韵、百盏千杯、青白辉映、漆彩流韵、莹润菁华7个单元,集中展现宋锦与缂丝织造、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金油滴等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苏绣、水族马尾绣、上海高桥绒绣与徐行草编、寿山石雕、明式家具制作等近2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及珐琅工艺、制锡工艺、鎏金技艺、生漆水磨、彩绘泥塑等逾10种传统手工技艺。


创新之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是苏绣界的大师级人物,其传承人张平不但将刺绣技艺运用于故宫文物的修复、古画的刺绣衍生,更运用于现代服饰的设计,赋予了苏绣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和田玉雕作为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倾入新题材、新设计、新审美,现场运用3D投影技术立体呈现玉雕首饰的巧夺天工,让新疆和田玉雕艺术化茧成蝶。


水族马尾绣被称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通过将马尾绣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大胆结合,创造性地将苗银和马尾绣两类材质运用于创意首饰、镶嵌在金属饰品上,华贵典雅、精美神秘的艺术风格,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观,为马尾绣技艺实现了更多元化的创新范式。



融合之美


展品中还包括由中国第一任敦煌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之女——常沙娜女士将敦煌璀璨文化带入设计、绘制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所创汉光瓷面的《敦煌飞天斗笠碗》;将洁白细腻的德化白瓷工艺与西方寓言故事融合的雕塑作品《暖》、《童话里的故事》、《盛夏的果实》;螺钿镶嵌工艺不断尝试融入符合现代审美的花纹,并运用于漆器、家居设计中,通过与不同的艺术语境的融合,螺钿漆器正焕发出生机盎然的艺术魅力;海派艺术家刘美玲将“美丽中国”跃然于柔美的江南旗袍之上,将祖国秀美河山化为一道道《行走的风景》;“绘上海”系列文创产品融合黄包车、石库门、小笼包、白玉兰等上海元素,积极探索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主办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运营机构常务副总经理赵艳双表示,这是上海基地第二次在欧洲主流市场主办手工艺主题展会活动,希望借助在伦敦手工艺周期间举办“技艺中国”展,进一步帮助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主动对接国际优质创意与设计资源。


“技艺中国”展现场在三天展期中还将举办中国活字印刷、泥塑彩绘技艺体验工作坊、手绘旗袍课堂、手工技艺国际大师班等互动交流活动,已吸引众多观众预约观展、参与活动。


展览地址:The Hospital Club, 24 Endell StreetWC2H 9HQ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0日-12日



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